Thursday, February 13, 2014

六字真言颂

六字真言颂




六字真言颂


蒙古佛教文獻浩瀚如煙,凝集著蒙古民族的精神與睿智,廣涉歷史、文學、藝術、哲學、醫學等諸多方面,為蒙古社會進步和蒙古文化傳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是蒙古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與蒙古民族歷史文化的珍寶,亦是中華民族與世界各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珍寶。自明清以來,隨著藏傳佛教進入蒙古地區並日漸昌盛,使得藏族各方面古代文化隨藏傳佛教一同進入蒙古社會並對蒙古社會產生了一定推動作用,而藏傳佛教本身以其自身的特點對蒙古民族的思維和哲學等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明清時期,蒙古民族大量的各方面著作都帶有明顯的佛教色彩,而蒙古佛教文獻《六字真言頌——怙主三寶》則是其中較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以深入淺出的語言,獨具蒙古族特色的文學風格,濃厚的佛學色彩貫穿于全文,將蒙藏佛學文化的精髓要義,行雲流水般地融為一體,理為一法。可以這樣說,《六字真言頌——怙主三寶》不僅僅是一篇佛教文獻,仔細的研讀它,有助於我們更深入的研究與理解古代蒙古族各類型帶有佛教色彩的文獻資料。用傳統佛學的角度來說,希望此文是一個好的緣起,使大家可以逐漸用古代蒙古佛學家或傳統藏傳佛學角度來研讀分析蒙古民族帶有佛學色彩的各種文獻資料,以便於用更加符合歷史原貌的角度進行分析研究。
《六字真言頌——怙主三寶》的作者為我國清代喀爾喀蒙古地區著名蒙古族文學家、佛學家、戲劇作家:諾彥呼圖克圖(1803—1856),他出生在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盟莫爾根王旗[1]都藍哈拉山西側「素本善都」[2]之處一個蒙古族貧困家庭中。其父為乞討者,因無蒙古包遮蔽風雨母親在駱駝車上生產時難產去世,幼年的諾彥呼圖克圖靠羊奶為生。四、五歲時被認定為喀爾喀葛嶺廟上世諾彥呼圖克圖轉世,進入寺廟後接受了系統的教育,其早年時即寫出了優美的詩歌《胡爾莫色騰格裏》,現知為他所做詩歌與劇本即有八十餘篇,其中的《薩仁呼和傳》還被他親自導演為戲劇演出。他通曉蒙藏文字且才華橫溢,一生遊歷蒙古、安多等眾多地區,並於1823年朝覲五臺山,在那裏舉行了為紀念其上師羅布桑仁布紮拉森嘉木蘇[3]的佛事活動,以表對上師的懷念和尊重。本文所釋之頌詞即為諾彥呼圖克圖於1831—1832年間遊歷內蒙古阿拉善盟與安多藏區期間,駐阿拉善盟第一大寺廣宗寺[4]時所作。1855年秋季諾彥呼圖克圖遊歷到當時的察哈爾地區一處蒙古語叫做「寶音肅穆」的寺廟,[5]隨後圓寂於此。在他自知即將圓寂前曾著《問天道》[6]以其父親悲慘的乞討生活為開端線索,抒發了他對現實生活中無盡悲慘人生的哀憫之情,展現了一位蒙古族高僧、文學家、戲作家在生命最後時刻依舊無私關懷世人淒慘生活,渴望世界成為樂土一切眾生可以幸福生活的的慈悲之情。
本文所使用頌詞範本為內蒙古大學蒙古學學院賈拉森教授蒙譯漢之版本[7],賈拉森教授所譯之六字真言頌概觀全貌可以看出是具有濃厚佛教氣息的詩歌體裁文獻,文字凝練、篇幅短小、但包含資訊非常豐富,涵蓋了藏傳佛教顯密一切教法傳承之心髓、訣竅,適宜三士十地一切瞻觀,是秉持蒙藏傳統佛學精髓的的典範。因此頌屬道歌之形式,且為蒙古族活佛著作,與藏族活佛創作之道歌有明顯不同的風格特色值得仔細深入剖析。此頌乃是蒙藏曆史文化交流的珍貴文獻,頌文中不僅包含有大量藏族文化元素基礎,又因地適宜的結合蒙古文化自身特點進行昇華,較之藏族文化同題材創作之作品亦有不同特色,是真真切切的蒙古文化珍品典範。全頌除去六字真言部分共六十偈,每四偈為一個部分,共分為十五個段落。前三段共計十二偈為三乘共同基礎地,自第四段開始每四偈相互交替,對同一論題進行顯宗與密宗兩個方面的不同深度闡述,第十二段至第十五段是無上瑜伽秘密部,涉及瑜伽、禪定、頗瓦[8]等密宗高級階段內容。但為能尊重蒙藏民族傳統習俗、藏傳佛教傳統、戒律等各種因素,目前只得淺析實屬無奈,望日後各方面條件成熟再做細緻研究、補充。于下文中將用顯宗、密宗、竅決、戒律等不同角度對頌文進行剖析,並輔以歷史文化角度進行概括。望通過此文能夠展現給讀者點滴蒙藏曆史文化交流的輝煌與成就,以資蒙古文明之大海。為方便起見《六字真言頌——怙主三寶》,以下簡稱為「六字真言頌」。
此「六字真言頌」之題目概全為《六字真言頌——怙主三寶》,「六字真言」於印度、中國西藏、中國內蒙古、中國廣大漢族生活地區、蒙古國、韓國、日本等諸多大乘佛教流傳國家與地區都有廣泛的影響。蒙、藏民族對觀世音菩薩六字真言感情尤為深厚,可謂咿呀學語即頌六字。本文中所述之六字真言乃觀世音菩薩之六字心咒亦稱觀世音菩薩六字大明咒即:「 唵嘛呢唄咪吽」 (OM MANI PADME HUM)。此六字是古印度梵文音譯,按照古印度傳統所述「梵」即是「天」,天神所用皆梵文,所以人間智者通曉梵文即可通曉天界之文字語言等,故而今所見之古印度咒語真言等皆梵文所作,觀世音菩薩之六字真言自然也不例外仍由梵文所書,只不過翻譯為各民族文字後不做其意義的翻譯而是用各民族文字直接音譯。按照佛教傳統,大凡真言咒語等皆不翻譯,因真言咒語皆諸佛智慧精髓非大智慧禪定證悟而不能得知其真實意義,為避免翻譯中出現失誤同時保證真言咒語在梵文中的真實意義故多采音譯以廣布世間,本文為方便讀者深入瞭解六字真言頌的深層意義,在此將簡單試析六字真言的含義。
簡述之六字真言表面的含義是:「唵」代表佛之身秘密含義、「嘛呢」代表如意寶之含義、「唄咪」代表蓮花之含義、「吽」代表佛之智慧精髓。若按照深層次的含義其中則包含更為廣泛,依照《觀世音菩薩六字真言功德經》以及歷代佛教高僧大德的著述對六字真言的眾多詳釋,六字合併之意義乃是:觀世音菩薩慈悲清淨、是一切眾生的如意寶和堅固蓮華,給予一切眾生清涼救度,圓滿一切願望使之到達究竟智慧之彼岸,六字真言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慈悲與智慧在聲音上的方便顯現。若將六字分開解釋則是:「唵」救天神苦、「嘛」救阿修羅苦、「呢」救人間苦、「唄」救畜生苦、「咪」救餓鬼苦、「吽」救地獄苦。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藏醫學和蒙醫學的傳統中對觀世音菩薩六字真言也有很多著述,概言之即是六字真言可解脫六個大方面的病痛之苦,這或許是佛教文化與這兩個全民信仰佛教的古老民族在文化上的一種深深結合,以至於民族傳統醫學中也融入了如此之多的佛教元素。我少年時代在東蒙寺廟中見到過一部古老的經書(大概是康熙至乾隆年間的刻本),最後幾頁繪製有人體解剖圖和外科手術的器械圖樣,與現代西方解剖圖和外科手術器械有著驚人的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在人體的特殊部位都分別用藏文音譯梵文真言字母的發音進行標注,這裏邊我記憶最清晰的就是在人的頭頂部標誌著藏文字母「嗡」,而這也正代表著梵文真言中最重要的一個字母,我深深地希望未來有更多的機會詳細瞭解這方面的知識,將這些燦爛的傳統文化展現在眾人的面前。六字真言題目之破折號後標題為「怙主三寶」此為佛法僧三寶之意,「怙主」意為:最值得依靠或最值得託付,亦即金剛上師、佛、法、僧,之四皈依含義。以下對頌文的剖析,為尊重原文、願意、起見,也為給讀者展示出蒙古佛學在歷史上的成就與高度,故皆用佛學傳統方法與角度進行釋讀分析。
虔心皈依  怙主三寶 真心憐憫 慈母眾生
此為顯密圓通之開章,前兩偈為皈依發心,屬顯密共同基礎地,亦為大、小二乘共同道地,真實無偽。于中陰救度密法[9]角度可釋為祈禱庇護救拔之意。後兩偈為大乘菩提之發心與顯密道次第之共同甚深訣竅。縱觀此四偈具有濃厚的格魯派風格,尤以「慈母眾生」 [10]此偈為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所著之《菩提道次第》中開章訣竅,可以此推斷此頌是以西藏格魯派著作為藍本創作。四偈釋為:致心皈依佛、法、僧、三寶怙主,於此發無上大乘菩提救度之心,生起真實無偽慈悲之心,憐憫救度一切如母親般的眾生!「慈母眾生」為道次第之中生起真實慈悲心之訣竅。《八千頌》云:「一切有情,吾毋不去處,吾毋不生處,吾毋不死處。」通俗意義即是:于一切眾生作輪回想,一切眾生在輪回生死大海中不停轉生,彼此互相做過父母,曾經都是親人,無比疼愛自己,就如同這一世自己的親生母親對自己百般疼愛一般,故不應忘記生生世世之中作過自己母親的一切眾生,因而一切生命皆為自己慈母,當對其敬重愛護。如是觀,則生起真實無偽大乘菩提救度眾生之悲心,是為成就大乘菩薩之基礎;亦是成就顯密一切修正之甚深基礎與訣竅。
佛為導師 法為正道 僧為善侶 同為救主
此四偈意在闡述佛、法、僧、三寶之要,是顯密三皈之要釋,為顯密二宗共重之道次第基礎,亦是中陰得度之要訣。釋為:佛為真實導領眾生人天之師;法為闡述一切世間與出世間之正確嚮導;僧為一切人天之真實清淨善護念之伴侶;此三者即為三寶,同是救度無邊眾生之珍寶,平等無別,是真實依怙境!本處四偈是對上四偈的進一步補充與解釋,亦是道次第之階梯增上。
登山階梯 過河船舟 驅愚慧燈 險隘坦途
此處頌偈用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的比喻解釋佛、法、僧之三依怙對於一切世間與出世間導引之要。釋為:佛、法、僧之三依怙,是一切世間真實之助源,無論世間與出世間之法,皆如登山者遇到便捷階梯得以達成心願、過河者遇到舟船得以到達彼岸、黑暗愚癡中遇到智慧明燈照耀剎那顯現無餘智慧、險峻關隘處得遇便捷寬敞道路般對一切眾生慈悲觀照,圓滿一切!若單以中陰救度密法角度釋讀,則是中陰境界中唯有怙主三寶是真實皈依境界,是通達彼岸之真實救度明燈舟船。
以上三部分共計十二偈,是基礎道次第,至此釋讀圓滿。以下偈言皆為道次第逐級增上,分別具有顯宗與密宗等眾多甚深層面含義,將分別用顯宗與密宗方式進行淺釋。
口誦真言 心中祈禱 地獄烈火 從此熄滅
口誦真言指口中誦念六字真言「唵嘛呢唄咪吽」,此真言於各教派、傳承中發音較有出入,一般蒙古地區公認以OM MANI BADME HONG 發音為標準。此音較接近梵文發音亦帶有濃厚的藏語口音與蒙古拼讀藏語文之特點,各教派還有專門的誦讀方式,涉及禪定、瑜伽、發音竅決等諸多方面,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還對誦讀真言要點等著過專門論述,此處不做過多介紹,待日後時機成熟進行專門詳述。「心中祈禱」于顯宗做祈求禱告為眾生發大乘菩提願之意;于密宗做上師三密相應基礎地前行。「地獄烈火 從此熄滅」 于顯宗做念誦真言功德釋,即:念誦六字真言,可熄滅地獄熾盛火焰,救度無邊眾生脫離無盡痛苦,成就離苦得樂之道地。于密宗做即身本尊觀,口誦真言普降甘霖,獄火熄滅眾生普皆清淨離苦想。概括起來即為:顯宗角度—口中誦讀觀世音菩薩六字真言,心中慈悲祈禱三寶與大悲觀世音,慈悲垂憫一切眾生,熄滅一切道障煩惱,使之悉皆獲得清淨無餘之成就。密宗角度—口誦真言,祈禱本尊觀世音顯現於前,自身做佛母觀,發大乘菩提悲憫之心,于?那間清淨無餘,與本尊無二無別,身降甘霖一切眾生悉皆清淨無餘,共安于佛國淨土做清淨莊嚴狀。此處偈言以中陰救度密法角度釋讀則為:中陰身無有依怙,此刻以此真言誦讀功德可破地獄怖畏之苦,海生蓮湧、離苦得樂終獲解脫道地。
唱頌六字 胸中發願 冷獄冰雪 消融變暖
此處于顯宗做續上四偈加行之意,是對上面四個頌偈的補充解釋,意為:唱誦六字真言,發慈悲憐憫願,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悉皆安寧。于密宗做唱誦六字真言,增上大乘菩提悲憫心,安住於禪定中,觀眾生安寧解脫,世間與出世間得無餘之清淨。若以中陰救度密法角度釋析則與上四偈文相呼應,上偈文中闡述六字真言於熱獄中之救拔功德,此處則闡釋六字真言于冷獄中功德效用。
誦持六字 威力無比 十八地獄 變成樂土
此處于顯宗做釋六字大明咒之意,可釋為:誦念六字真言有無邊威力安樂功德,十八地獄般的一切地方悉皆可以得到安寧清淨。于密宗可釋為:頌持六字真言之功德可解脫一切眾生非安之因,悉皆成就無餘安樂,於一切眾增上福田,做大資糧功德,成就一切安樂因,並作自身本尊成就觀。以中陰救度秘法角度闡釋則是無論何因之獄苦,皆可由六字真言之功德而獲解脫道地。據《莊嚴寶王經》所述,若誦六字真言滿億遍,誦者身中諸含生(寄生在人體中的各種生命)皆得大悲觀世音救度,身死火化之煙為人所吸入皆得加被獲解脫,甚至單個的咒音—嗡(OM)嘛(MA)或呢(NI)都有著不可思議的加持與解脫之力。佛陀之功德亦難以述盡誦讀六字真言之功德,如恒河沙難數盡一般。
世間無實  因緣難料 生死輪回 行善為要
萬物無常  善惡交替 向善精進 矢志不渝
此八偈為共同整體,闡述道次第加行甚深密意。于中陰救度密法角度則釋為:勸導中陰境界眾生拋棄執著證得本初光明境界之要義。依照《菩提道次第》所述,世間一切因緣皆由眾生業力造作,眾生於業風中昏亂流轉無有自由,因而一切難以恒常不變,亦難預料未來,只有秉持善良行為,恒時善待一切,如是做因,才可得善之果。藏傳佛教在此部分著述頗多,秉持的基本觀點為:生者必死、聚者必散、立者必倒、高者必墮,世間一切有生有滅、變幻無常,只有積極做有益於自他的事情才是正確的道路,這些內容在龍樹菩薩所著的《七十空性論》之中有更為精闢的闡釋。蓋之而言,此處是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最大區別處,即:藏傳佛教認為,因由己做,果由自得,要積極做善良行為去生活且善待一切生命,如是才可以得到幸福的果實,因緣在自己手中創造,做何因得何果,也展現了藏傳佛教希望將現實世界變為清淨佛國人人善良生活的願望。較之很多學者對漢傳佛教多概為忍受苦難,罪業清淨後來世可得善報等此為不同之處,至於漢傳佛教是否如此亦有待深入瞭解後方能證實。
暇滿人身  難得至寶 虛度此生 實為可惜
貪心無盡  欲望皆空 惡趣業因 棄之從善 
此處闡釋生命、時間、品德、行為、諸方面正行增上勸誡。于中陰密法角度則是增上前段偈文意義,以達究竟之要訣。人生難得釋訓分四:思維本性閒暇、思維特法圓滿、思維難得之喻、思維數目差別。蒙藏佛學認為人身有「八暇十滿」是一切生命中最具智慧和感受能力的生命體,因而將人身喻做「如意寶」,意為:人有智慧且具思維力,能夠感受到幸福與痛苦,可因幸福或痛苦對自身進行思索以此來不斷增進智慧完善自我。正因為人身如此的珍貴與完美,故諸多經論中都對人身的難得與珍貴進行了詳盡全面的闡述。《三心要論》中述,「遮止現世貪著,應思惟無常」,《入行論》云:「已得此閒暇,吾若不修善,除此更無惑,除此更無癡」。都是此處偈文之義。此等皆對上下諸偈頌起共同引導之基。蒙藏活佛于此處進行口授講解之時一般並以大海龜盲目,百年僅浮出海面一次,海如宇宙之大無有邊際,海面浮一木環,環剛好與龜頭相當,如是漫無目的相互漂泊,若海龜浮出海面恰頭入此環之機極為難得,獲得人身之珍貴難得亦複如是。同時本處帶有明顯的宗喀巴大師造頌《三主要道》:「暇身勝過如意寶,唯有今生始獲得,難得易失如空電,思已則覺世間事,縱勞無益如揚糠,故應晝夜取堅實。至尊恩師如是修,欲解脫者如是行。」中的色彩。噶舉派剛波巴大師所作之《成就勝道寶鬘集》中亦云:如此暇滿之人身,徒盡世間諸戲樂,空耗如此珍貴之身軀,四大調和之時無所為,如是等等皆為世間至極之悲哀。這些都是對生命珍貴的闡述,皆認為生命珍貴,應將珍貴的光陰用於正途,而不是用於不義之事,如是做才是生命真諦、才是生命真正價值。故可將此處看做是諾彥呼圖克圖對此基礎地進行通俗闡釋與引用的結果。
萬惡煩惱 罪孽根源 時刻提防 凡夫癡念
強壯身軀 入土荒野 驅走死神 上師引路
蒙藏文化注重人的品德修養與實踐,只有良好品德的實踐,才是檢驗與展現良好品德的最佳方式。因此,此處對品德的內心生起基礎地進行竅決引導。藏傳佛教認為,貪嗔癡三毒乃是萬惡與煩惱之根源。煩惱皆因自身對貪念的執著所產生,斷除貪嗔癡是提高品德避免煩惱與惡行的基礎。此處貪癡並非指人的一般正常欲望,而是指不切實際的、具有危害性的、對自他皆有害無利的愚蠢想法與希求。簡要概述即《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中所述:「顛倒夢想」之通俗含義。「強壯身軀  入土荒野」為生起珍視生命之竅決。《因緣品》中有:「明日死誰知,是故當精勤」,蒙古族傳統諺語道:當死亡降臨的時候,沒有老幼之分,再健壯的人在死神降臨的時候也要離開這個世界,就如同從黃酥油中抽走一根毛發那般容易和順滑。因之頌詞此後接續「趨走死神  上師引路」,于密宗中陰角度釋為:中陰境界之中中陰身極度恐慌,無所依亦無有自由,隨業風昏亂迷轉,於此時當追憶生前所依金剛上師之教誨由此可得離死怖畏而獲解脫境界。同時亦有勸導中陰眾生捨棄執著思憶無常,虔心依怙真實境界而得解脫之意。根據《宗喀巴大師傳》記載宗喀巴大師亦是于中陰境界中而顯現獲得成就。此處於基礎地角度釋讀則意為:一切眾生當如何脫離死亡怖畏?當追隨古如喇嘛金剛上師,珍視來之不易的生命積極做有益於眾生之善事業,如是這般才不妄為人身,才是對生命真諦的尊重與善待。亦即,虛度此生、無益于眾生,則為生命之最大缺憾,是對自己與其他生命的不尊重,此之謂大過患。
嘛呢頌詞 怙主三寶 諾言活佛 順口編唱
嘛尼頌詞、怙主、三寶,此皆金剛上師之引導、三寶之救度、真言之密意、一切善護念之加持涵蓋攝受。亦即: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之增上助緣是也。
賈拉森教授所作漢譯頌詞原文中之「諾言活佛」經過查詢眾多典籍尤其是漢文資料,其中皆以「諾彥呼圖克圖」為通俗音譯。我本人以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一九九三年十一月第一版印刷發行的《蒙藏佛教史》為標準,在釋文中皆用「諾彥呼圖克圖」或「諾彥活佛」的稱法,為尊重賈拉森教授蒙譯漢之頌詞原文,故對漢譯頌詞原文中之「諾言活佛」不做修改。通過頌文全文來看,頌文前半部分涵蓋了顯宗、密宗一切佛法精要,後半部涵蓋了甚深密意。按照藏傳佛教傳統教育與顯宗、密宗不同層次戒律角度來看,諾彥呼圖克圖不僅精通顯密一切教理且戒律清淨[11]。此處卻極為謙虛自稱為「順口編唱」  如此嚴謹、精確、通俗的闡釋出蒙藏佛教精髓,且對其中關於戒律守護部分做到如此清淨,同時深入淺出的表達了這樣高深的佛學含義,絕非等閒之輩可以完成,因而絕非「順口編唱」這般簡單。此頌文向世人展示了蒙古族佛教文化發展的高度、蒙古族文學創作的高度、蒙古族高僧佛學造詣的高度,是蒙古族文化發展、進步、普及、輝煌的真實寫照和實證,因此文創作於清代中後期,故此文既是對古代蒙古族傳統文化高度在一個方面的展示又是近代蒙古族文化發展起點高度的一個有力見證。
虔誠頂禮 觀音菩薩 消除罪孽 速證佛果
如來佛子 慈悲引路 眾生往生 極樂佛土
此最後四偈緊密呼應頌詞題目之「六字真言」,因六字真言乃觀世音菩薩之心咒,故此首先祈禱觀世音菩薩。此四偈涵蓋顯宗、密宗、瑜伽、竅決等藏傳佛教之精華義理,看似淺顯實則及其深奧,涉及觀修次第一切精要。前兩偈通過引用並加工經文中的詩章可譯釋為:妙音觀世音,清淨海潮音;我等諸有情,無盡悲痛苦;至心敬祈禱,清淨一切障;入世獲常住,出世悉安寧。值得注意的是此處之「虔誠頂禮觀音菩薩」可釋為皈依觀世音菩薩之義,在藏傳佛教各教派中對觀世音菩薩的皈依可分為外、內、密若干層面。於外皈依層面,觀世音即為三寶之佛、法、僧;內皈依層面,觀世音即為三根本之上師、本尊與空行;從秘密皈依層面看,觀世音即為三身之法身、報身與化身;以上三者即頌詞之小標題「怙主三寶尊」由來之理。因而此處「虔誠頂禮觀音菩薩」絕不是簡單的頂禮膜拜之意,按照傳統藏傳佛教的角度來說此處包括了整個次第系統所有奧義。在皈依層面上雖各有差別,但依照傳統角度來看凡是皈依獲內明學次第教育者,在此一般都按自己所受持之次第將觀世音與自己的根本喇嘛看做無二無別,以此作為皈依怙主三寶的唯一真實層面,此亦即為「消除罪孽  速證佛果」的前行與基礎,亦為上師瑜伽之展現。
後兩句根據不同層面的含義可以大體概括為兩個方向:
其一,以顯宗角度可做至心禮敬釋迦牟尼佛陀之大菩薩、大弟子觀世音菩薩。請您給予無盡苦難眾生以慈悲救護,引導一切有情通達清淨之佛土。
其二,以密宗「頗瓦」角度來看,此處則為密宗瑜伽引導之要訣。意為:慈悲觀世音,救度諸有情;阿彌陀弟子,善護眾生師;趨入清淨剎,見彼阿彌陀!若以中陰救度密法角度闡釋則為:中陰境界中現前觀世音本尊降臨,此刻當至心皈依,以此增上因緣得以清淨無始有生以來一切罪障而直趨佛果現前境界。亦有本尊引導,趨入清淨剎土獲得解脫道地之含義。
此最後兩偈之最大區別在於顯宗與密宗對於此處傳承的各自特點。顯宗一般闡述觀世音菩薩乃釋迦牟尼佛首座八大菩提薩埵之一。而密宗一般闡釋觀世音菩薩于久遠以前已證佛果,往昔曾發願救度一切有情眾生絕不反悔,如若反悔則自身剎那間爆炸為千萬片。後觀世音菩薩看到他所救度出的眾生又不斷墮落回地獄感受無盡痛苦不禁無限悲傷,遂滴落兩滴眼淚,一滴現白色是為白度母,一滴現綠色是為綠度母,以此增上因緣救度苦難有情。又因剎那間悲憫無盡而身體爆炸為千萬片,此剎那間,觀世音菩薩向其根本上師阿彌陀佛求助,阿彌陀佛將觀世音菩薩爆炸為千萬片之身軀一一結合回來,遂出現千手千眼之觀世音。因此身為阿彌陀佛所加持,故千手千眼觀世音頭頂頂一佛頭,是為其師阿彌陀佛是也。這也是為何于密宗「頗瓦」時區別于顯宗將觀世音菩薩之師定義為阿彌陀佛的原因。通過次最後兩句亦可推斷出諾彥呼圖克圖對顯密佛學的把握與通透是證實其佛學造詣的點睛之處。
總體來看,這篇短小的詩歌包含的傳統資訊是十分豐富的,也經得起傳統因明學和內明學的推敲。若逐一細緻剖析每個小部分,分別寫成一本書是不成問題的。只因本人學識淺薄,水平有待提高,故文中還有很多不盡人意之處需要改進和豐富,這也是此文的一個遺憾。《丹珠爾》中有這樣一句格言「怎樣另一滴水永不乾涸?請將他滴入大海!」我真誠的歡迎讀到此文的諸位師長同學等不吝賜教、給予指正和補充,使這篇具有深邃蒙古族傳統文化底蘊的頌詞釋析能夠日漸圓滿,若能將這其中未能表達完全之處再做細緻表達或更正,使得我這篇小小的「水滴」能夠融入諸位師長同學智慧的大海之中,我將真誠的表示感激。簡要的說,此蒙古佛教文獻《六字真言頌——怙主三寶》向眾人展示了歷史上蒙古族佛學造詣的高度,真切生動的給人們以蒙古族特點的傳統創作形式,深入淺出的展現了一個時代的蒙古族文化風貌,體現了中華民族大家庭中蒙古民族在傳統文化上的輝煌與成就。希望此文可以使得世人對蒙古民族的傳統文化更加瞭解,促進各民族間彼此相互支持、理解、尊重,為各民族團結和睦做出一點貢獻。

附記:
此文的寫成,使我想起我尊敬的老師,年近九十歲的阿旺丹德仁波切[12],他恐怕是第九世班禪額爾德尼還在人間的唯一一位弟子,有著極高的佛學和藏醫學造詣。仁波切富有愛心、熱愛祖國,一生卻在青海一處偏僻的寺廟裏過著節儉的生活,每年將自己的積蓄拿出來捐贈給藏醫學事業的發展和用於生活遇到困難的人們。他待人親切,威嚴且給人寬鬆的氛圍,坐在他身旁總是有著無比幸福的感覺。仁波切曾用他那溫暖的雙手拉著我給予清淨的傳承,使得我有幸接觸了第九世班禪的傳承。他老人家傳授的第十世班禪著作我至今銘記於心,記得我在背誦第十世班禪創作的《香巴拉淨土回向文》時,我身旁的藏族喇嘛讓我為他反復讀誦了三遍,我看到了那位喇嘛眼中濕潤微紅,無比羡慕的神情。我深知能夠得到如此珍貴的傳承是一種幸運應該好好珍惜,並應將此用於促進各民族文化交流和各民族相互瞭解、相互尊重、和諧進步的事業之中。若不是這位年近九十歲的老人給了我這樣一把珍貴的智慧鑰匙,我今日不可能得以用傳統的佛學角度來剖析諾彥呼圖克圖的詩歌。前不久我的好朋友鬧吾多傑代替我探望了他老人家,仁波切在身體欠佳的情況下還慈祥的叮囑:「要好好努力學業……我為你祈禱……」這一切使我內心無比感動,在此我祝願仁波切早日康復、健康長壽!
同時我也要感謝我的另一位老師:羅布藏希日布紮拉森,他是一位蒙古族活佛,一生愛國、扶危助貧,是已故烏蘭活佛的摯友,曾獲得塔爾寺堪布職位[13](須獲得格西學位才可任職堪布),已八十高齡。是他奠定了我的基礎,至今我仍記得小時候依偎在他身旁一筆一劃學習藏文的樣子,他總是在那充滿陽光且十分溫暖樸素的房間裏,微笑的望著我在院子裏蹦蹦跳跳,常常拿出水果和餅乾舉得很高誦經祈禱後非常認真的吹上一口氣然後再給我吃,這些是我少年時代記憶中最快樂的一段時間。沒有他我不可能接觸到後來那些珍貴的傳統知識與傳承,遇到這位如親人般老師是我人生最幸福的事情之一。
在此,我還要衷心的感謝賈拉森教授如親人般的幫助與指導。記得首次打擾賈拉森教授時我尚在山西太原,冒昧打電話提問,教授傾心指導、有問必答,如祖父般慈愛。後於賈拉森教授的辦公室拜見他,教授年越六十卻在百忙之中親自風塵僕僕趕到蒙古學學院為我指導,言語謙虛和順、慈祥而嚴謹……  一切一切歷歷在目,使人終生難忘。在這裏我將一首詩獻給尊敬的賈拉森教授以表我感激之情:
稽首皈依清淨海,妙音慧劍震三界;
無礙具足圓滿性,至心頂贊勝寶幢。
願以此祝福賈拉森教授吉祥康泰!
最後,我要感激和順謙虛的希都日古老師。他剛剛從日本回到闊別一年有餘的內蒙古大學,在疲憊未卸的情況下熱心的幫助我審了第一遍稿並提出了很多實質性的建議和修改方案。而後希都日古老師在身體欠佳手臂綁有繃帶且行動不便的情況下又幫助我審閱了第二遍和第三遍稿,最終使得我這篇拙文定稿且為文章增色不少,我為今生能夠得遇這樣一位老師而感到無比的幸福,在此祝福他早日康復,萬事順意!

注:
[1]今蒙古國道日那戈壁愛默嘎盟胡博蘇格勒蘇木。
[2]「素本善都」:蒙古語,意為鳥飲水之聖泉處。
[3]此為蒙古語音拼讀藏文之發音,藏文發音漢注應為:羅桑仁布堅贊嘉措。
[4]藏語稱為「噶旦丹吉林」俗稱南寺。
[5]即今日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庫倫旗福緣寺。
[6]或譯為《問蒼天》、《娑婆世界解脫道問》等。
(以上注釋[1]至[6]所述內容,以及此文中簡介諾彥呼圖克圖之史料由我的好朋友、蒙古國在內蒙古大學留學的鋼巴圖同學熱心提供,並由我的同學烏仁嘎其其格將蒙古國著作的諾彥呼圖克圖簡介口譯為漢語,在此深表感謝。)
[7]此頌詞漢文譯本公開出版于中國長城藝術文化中心《六字真言頌》CD專輯  2008年
[8]頗瓦:藏語,有轉換引導之意,是藏傳佛教高級禪定修法的一種,多用於心識遷徙。古今眾多佛教高僧圓寂之時多預知壽盡禪定而寂滅,亦即多用此法也,世人多不知其中緣由,或認為玄妙,或認為後人附會虛誇。
[9]中陰救度密法:詳見藏文文獻《巴鐸妥卓》,亦可譯為「聽聞得度」作者為蓮花生大師,是闡述藏傳佛教生死觀的一部著作,在蒙藏民族生死觀發展中產生了重大影響,但因涉及秘法僅在高級僧侶中詳盡流傳,多未廣為公開因而對其知者甚少。
[10]「慈母眾生」本為藏傳佛教各教派之基礎訣竅,但因頌詞作者屬格魯派活佛,因此將之歸於格魯派且以格魯派角度分析。
[11]此處所言「戒律清淨」需概觀頌詞全文分析,因藏傳佛教教育極其嚴謹,活佛教育與普通僧人教育亦有所不同。依頌詞作者諾彥活佛來看,其接受的應是傳統的活佛教育模式,此論斷依其作品亦可得以證實。此文剖析之頌詞即是以活佛教育的基礎次第為線索進行創作,但其中有幾個部分是需要受持相關戒律才可以傳授與講解的,諾彥活佛對於需受持相關戒律才能講解之處進行了隱蔽,此處使得受持過相關戒律者讀到此處明瞭相關密意,未受持相關戒律者則對此處亦有所收穫且無窺密之過,因之稱讚諾彥活佛于戒律清淨,文章創作亦巧妙無比。

參考文獻:
[1]釋秒舟.蒙藏佛教史[M].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3.
[2]布頓大師.佛教史大寶藏論[M].民族出版社,1986.
[3]薩迦班智達、貢嘎堅贊.正理藏論
[4]白珠‧晉美卻吉旺布.大圓滿前行甯提導文
[5]蓮花生大師.《巴鐸妥卓》寧瑪派古籍. 德格木板印刷
[6]宗喀巴大師.《宗喀巴大師文集》. 影印古版印刷
[7]任傑 藏譯漢.《中觀寶鬘論釋》、《四百論釋》合刊.五臺山大塔院寺內部刊印資料
作者:李亮 內蒙古大學蒙古學學院蒙古歷史研究所09級碩士研究生

以上文章取于http://www.ucchusma.net/samanta/chenrezig/ex/ex1/ex1_48.htm
也可以去这里听下这个http://www.youtube.com/watch?v=CIG3zgUq9WQ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haglSMN-hg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EoZg-QlUwg

(因为本人觉得观音菩萨慈悲为怀,所以我推荐大家多念观音菩萨心咒!观音心咒不只能消灾解难,而且能瞒众生的善念希望与愿望! 请多念:“唵玛尼呗美吽” Om mani beh meh hung/ om mani pad me hung !!! )

做人难,要知足!!!

做人难,要知足!




以上图片只当引用,别无他意。

你们看,有些人一整天都在跟天上的神明求这样求你那样。可是他们有没有想过,他们求的愿望,是真的他们想要的吗?比如在接财神的那一天,很多人都会求财神爷保佑他发大财,生意兴隆呀等等地!我告诉你如果我是财神爷,我一定会转身就走!为什么,你看呀! 这些人还真的贪得无厌,有饭吃,有屋子遮风挡雨等的。。。。还不够吗!一旦真的愿望实现,这些人一定会后悔地!因为有得亦有失!财神爷怎么不懂凡人的心理呢?当你求生意兴隆时,其实也许你的生意已经够火红了!如果在求,只会弄巧反拙,为什么呢?生意更加火红是好事,可是你应付的来吗?熬坏了身体,何必呢?
所以每当我们有任何的欲望升起的时候,我们要去思考到底是必要地;还是多余的贪欲?
 要不然,痛苦的是自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