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的意义,水供的由来和如何佛前供水
供水的意义和功德
佛前供一杯水,水代表心,心要像水一样干净、像水一样平等。心清净、平等,就是功德。水有八种功德,分别有八种表义,所以供水因缘十分吉祥:
- 清凉表义:持戒清净,
- 味甘表义:胜味,得享百味食;
- 性轻表义:身心堪忍壮健,
- 质软表义:意念柔顺;
- 清澈表义:意念清明,
- 无臭表义:净除罪障;
- 益喉表义:音声和雅,成就妙语;
- 养胃表义:身不生疾,健康无病。
水供的由来
七供或者八供是来源于佛陀时代。当时追随佛陀学习佛法的人很多,很多人很想供养佛陀,但是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供养,所以就有人去问佛陀。佛陀说:你们怎样供养国王就可以怎样供养我。那时国王出外巡游回宫,宫内的人会按照水水花香灯油果(乐)的程序迎接国王回来。因为印度酷热干燥,尘土多,所以国王回来,侍者首先端上水为国王擦洗身体,然后再端上一盆水为国王洗足,紧接着为国王献上鲜花,然后点燃寝殿内照明的灯,再取香油(不是我们现在吃的香油)涂抹国王的身体,然后奉上水果给国王享用。这就是七供。八供是在七供外再加上一个音乐。当时宫廷内有乐师随时为国王奏乐。
佛陀跟弟子说:如果你们要供养我,就可以用七杯水或者八杯水来代替国王的七供和八供。为什么佛陀让大家用水来代替国王七供和八供呢?
因为水的本质十分干净,而且它随处可以得到,所以绝对不需要以种种恶业来换取;另外,水并不需要高价购买,故在供养的时候绝对不会生出吝啬心;所以在供水的时候,供品之清净与供养心之清净都不会产生问题。
如何供水
依藏密传统,坛城前必备水、水、花、香、灯、涂、果、乐八种物品,遵循从左到右的次序,可按此次第供养灯水香等。六种意乐分别是:
- “无上大功德田”增上意乐:通过思惟如来是无上大功德田而发起的增上意乐,就是无上大功德田增上意乐。
- “无上有大恩德”增上意乐:因为三宝为我们开示三乘正道,使我们获得一切义利,所以是无上有大恩德。
- “一切有情中尊”增上意乐:如来是一切无足、二足、多足等有情中最殊胜的。
- “犹如邬昙妙花极难值遇”增上意乐:三宝犹如稀有殊胜的邬昙妙华,很难遭遇
- “三千大千世界独一出现”增上意乐:在同一三千大千世界中,不可能同时出现别别相续的两尊佛。诸佛化身虽有无量,但在同一教期,不会有两尊示现八相 成道的殊胜化身。
- “一切世出世间圆满根本”增上意乐:三宝是产生一切世间与出世间圆满功德的所依,出世间三种菩提及世间人天的圆满,都是从三宝产生;
- “作是思惟而设供养”:供养三宝时,首先必须依照这六种意乐作正思惟,然后再施设供养。
《掌中解脱》云:“关于献供的具体方法,这里以供水为例,稍作表述:必须先将供杯仔细地拭擦干净,然后将供杯一字排开放在供桌上。应当避免杯与杯之间的间距过远,否则将与上师分离:也应当避免两杯相触,否则就成为钝根;供献时如果发出响声,也将导致疯狂等等。空的盛器放在供桌上会减少我们的福德,所以在排列前,应先将供杯迭成一迭,往最上面的碗里注入少量的水,并诵三种子字加持,随后倒少许水到下面的一个杯中,再放到供桌上。依次重复进行整个过程,直至所有的杯子都排列在供桌上。这样的话,就没有一个杯子是空的。在献供(注水)时,如果单用一只手来作是不恭敬的,应该像为一位大王敬茶那样。注水时,水流的变化应该像麦子一样:两边细、中间粗。如果水太多溢出杯外,将导致破戒:反之,如果水太少,又将使受用减少。所以,水线应低于杯口约一粒麦子的距离。”
慈诚罗珠堪布在《慧灯之光》中说:“供水却要供七杯。每个杯子中间的间隙既不能太宽,也不能太密,一般大小的供杯(直径10厘米左右)之间的间隙,为一粒米的宽度;如果是大供杯(直径20厘米左右),其间隙就是一根手指的宽度,供杯应在一条线上整整齐齐地摆放,倒水的时候既不能因太满而溢出,也不能太少。七杯水每天下午都要收回倒掉,第二天再换上新的凉水 。”
施水时可念嗡啊轰,观想其以少变多,遍布虚空,令无量鬼道众生均获得受用和满足,亦可念观音心咒加持,还可念一偈:“此施诸善根,愿彼利饿鬼,离饿鬼劣身,获善趣安乐。”
赞叹!愿您以此功德具足《藏巴拉功德经》所说的供水的全部功德!
《藏巴拉功德经》云:
一、水供一次相当于念诵阿弥陀佛心咒100万遍,黄财神心咒100万遍功德。
二、水供一次所有饿鬼道众生可解除一年饥饿之苦。
三、往昔所杀害水族众生罪业得以清静。
四、水供一次能消除违缘,广结善缘,所作善业顺利,身心自在快乐,空行护法六时护佑,吉祥如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